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多支团队相继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从红色场馆的精神洗礼,到文化遗址的文脉探寻,再到田间地头的助农服务,青年学子以多元实践扎根基层、对接需求,在历史传承与现实服务中,书写青春助力发展的生动答卷。
红色印记寻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
“星火接力人”红色志愿队率先启程,奔赴“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纪念馆”,在沉浸式学习中回溯烽火岁月,传承革命基因。
队员们身着红色马甲,在“碧血丹心 丰碑永矗”的展板前驻足,从山东抗日根据地地图与章丘区示意图的色块标注中,追寻抗日武装的战斗轨迹;在“救亡图存”展区,通过史料与复原的抗日会议场景,感受先辈们在油灯下商讨抗战大计的热忱,仿佛听见跨越时空的救国呐喊。章丘抗日烈士英名录前,一个个名字背后的牺牲与担当,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和平来之不易”的厚重内涵。




活动尾声,志愿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雕塑前合影,鲜红的队旗映照着坚定的眼神。队员们表示,将以先烈精神为指引,让红色火种在青春实践中永续传承。

青春探源文明脉,田野实践续文脉
知行•城子崖实践团则聚焦文化传承,以“探源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深入城子崖博物馆及周边村落,开启龙山文化与乡土记忆的解码之旅。
在城子崖博物馆,队员们跟随考古专家系统学习龙山文化历史脉络,细究陶器纹理、石器工艺,从文物中触摸先民智慧;专家专题讲座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遗址文化价值的理解,为实践筑牢理论根基。次日,团队转向周边村落,通过“口述史采集 + 文化调研”双模式,围坐在村民家中倾听民俗轶事,记录村落文化保护现状,用笔触与镜头串联起乡土文化的鲜活脉络。




实践成果交流会上,团队撰写的《城子崖乡村文化调研简报》梳理出遗址与村落的历史关联,90%以上成员掌握田野调研方法,为“文化遗产 + 乡村振兴”搭建起高校与基层的沟通桥梁。

田间地头赋青春,助农振兴显担当
青春赋能基层行,采摘园里绘振兴队则扎根章丘兆玺家庭农场草莓西红柿采摘园,以“青春赋能基层行,采摘园里绘振兴”为目标,用专业所长服务农业发展。
抵达当日,团队在负责人介绍下明晰园区规模、经营模式及现存挑战,结合专业特长分设宣传推广、技术协助、游客服务三组。次日,技术协助组深入田间,在指导下严格按标准采摘果蔬,并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游客服务组则贴心对接游客需求,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活动尾声,团队与园区负责人深入交流,提出的创意思路获高度认可。此次实践不仅让学子们在劳动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更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青年成长”与 “乡村振兴” 的双向赋能。

从红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文化探源中坚定传承自觉,从助农实践中践行服务担当,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的“三下乡”系列活动,以多元路径搭建起青年与社会对接的桥梁。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服务需求,让青春在投身国家发展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红色传承、文化振兴、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作者:范小婷 编辑:杨慧 编审:刘杰、王燕、郭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