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以“金课建设”为突破口,重构企业数字化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路径。2025年3月21日上午,山东碧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总监王恒作为“企业导师”应邀走进校园,为2024级企业数字化管理专业本科生带来《从校园到职场——数字化时代的职业素养重构》主题实训课。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碧水源此次参与我院校企联动不仅是一次职业认知启蒙,更是职业教育对接国家“双碳”战略、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这标志着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阶性课程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

一、企业导师激活课堂“双引擎”、打造“金课”新范式
王恒总监以“数字经济重构产业逻辑”为切入点,通过“校园—职场”双维模型对比,揭示新时代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跃迁:从知识储备到“数据+场景”的问题解决能力,从个体学习到“跨部门+跨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从被动接受到0020政策+技术”的前瞻性职业思维。这对人才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从业者,既要懂水质监测的传感器原理,也要会用AI算法优化水处理流程。”

课程中,王恒总监展示了碧水源“智慧水务数字孪生系统”,这种“理论—技术—实战”的立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路径。24级学生孙瑞杰在互动中表示:“王总监的案例让我明白,数字化管理不是简单的软件操作,而是用数据思维重构业务逻辑,这正是我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破解数字化人才的“胜任力密码”、实现产教融合新突破
此次课程是商学院“产业教授进课堂”计划的重要一环,这种“项目嵌入+场景育人”的模式,正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创新实践。王恒总监强调“我们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管理者,而是能把传感器数据转化为治理方案的‘数字绿领’。”

学院副院长王燕表示,未来将会与企业探讨建立“职场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此外,学院计划2025年启动“百企千生”产教融合实践计划,每年输送50名学生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预计3年内培养150名“懂环保、精数据、会管理”的企业数字化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

三、校企共筑人才成长“快车道”、绘制管理人才绿色数字画像
课程尾声,王恒总监向学生寄语:“你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当‘数字中国’遇见‘美丽中国’,掌握数字化工具的生态守护者,将成为破解‘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关键力量。”这种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视野,正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深层实践。
此次活动标志着商学院“三维育人体系”的全面升级:一维对接数字产业需求,二维强化大数据、AI技术赋能,三维培育绿色低碳生态责任。正如学生王涛在课后感悟中写的:“今天的课不是简单的认知实习,而是一次职业价值观的启蒙——原来数字化管理可以让污水处理更智慧,让绿水青山更可量化。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职业荣光。”

商学院院长刘杰指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产”与“教”的同频共振。我们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实训基地已形成“产业学院—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闭环,此次邀请山东碧水源高管来校授课,正是将这种模式向环保领域延伸的探索。
当企业数字化管理课堂与企业真实场景深度交融,这场教学改革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既是职业教育回应“培养什么样的数字化人才”的战略选择,也是校企协同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在这里,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职场通关秘籍,更是一份用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的时代使命——而这,正是商学院打造金课的深层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