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账汇款“三必核”:
核身份: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观察真人及环境)确认对方真实身份。
核事由:仔细询问并思考转账原因是否合理、紧急。
核账户:确认收款账户信息无误,警惕临时更换账户的要求。
2.科技防护:安装并开启“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来电预警、短信预警、APP自检、风险查询等功能,并保持更新。
3.主动监控:定期检查银行账户、支付平台的交易流水。开通账户变动短信通知提醒。一旦发现不明支出、异常登录、密码被改,立即拨打银行或支付平台官方客服电话,冻结账户并修改相关密码,保存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

设备与账号安全防护升级
1.密码管理:
强密码原则:使用混合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易猜信息。
拒绝复用:不同平台、不同账号必须使用不同密码!可考虑使用可靠的密码管理器辅助记忆。
定期更换:尤其重要账号(邮箱、银行、学校系统)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
2.公共WiFi风险规避
在咖啡馆、图书馆、机场等场所的公共WiFi下进行支付、网银操作、登录含敏感信息的账号(如邮箱、学校系统)。连接前要仔细核对WiFi名称,尽量连接商家提供的带密码的或需要认证的WiFi。
3.设备防护
定期扫描:全盘扫描查杀病毒、木马、间谍软件。
物理安全:不随意将手机或电脑借给他人,离开时锁屏,设置自动锁屏时间。

1.信息甄别与传播:核实!核实!再核实!对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传播的“惊人内幕”“紧急通知”“筹款求助”等消息保持高度警惕。以官方发布为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避免成为谣言扩散的帮凶。
2.隐私保护:在社交媒体(朋友圈、微博、抖音等)谨慎发布精确行程、家庭详细地址、身份证、学生证、车票等照片,以免信息泄露。
3.善用权限:严格设置朋友圈及动态可见范围,定期清理不熟悉的“好友”。检查APP的位置信息、通讯录、麦克风等权限,关闭非必要授权。

1.不点!不扫!对可疑的弹窗广告、中奖通知、积分兑换、未知来源的链接和二维码一律不点击、不扫描。
2.官方渠道下载:手机软件仅从各大手机厂商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电脑软件从官网下载,警惕第三方下载站捆绑的恶意软件。
3.文件安全:不轻易打开陌生邮件附件,若是必须下载的文件,要在下载后先进行杀毒。

1.首选官方可靠渠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实习信息平台;知名正规招聘网站或APP,要注意辨别官网和仿冒APP。
2.警惕“诱人”陷阱
拒绝“高薪日结”、“轻松月入过万”“零经验即可”“在家办公”“海外高薪”等过于美好、不合常理的招聘信息。
拒绝要求先交报名费、培训费、押金、保证金、材料费、体检费等任何费用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包括收取财物)。
拒绝要求提供银行卡、身份证原件或做“刷流水”“走账”等涉嫌违法犯罪的活动。

1.签订书面协议:坚持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兼职协议或实习协议(即使是短期)。
2.协议关键条款:明确薪酬标准、支付时间与方式、工作期限、双方权利义务、解除条件等相关条款,口头承诺无效。
3.保留一切凭证:招聘广告截图、与雇主或HR的聊天记录(微信、QQ、邮件)、工作安排通知、考勤记录(打卡截图、签到表)、工作成果、工资条或转账记录。
4.沟通留痕:重要事项(如请假、调岗、薪资确认等)尽量通过文字沟通确认。

1.遇拖欠或克扣工资、无故解雇、强迫从事违法活动、人身骚扰、威胁等情况,第一时间保留证据,与雇主进行协商,若协商无果可报警处理。
2.立即报告并联系学校辅导员、院系负责老师或学校保卫处,寻求学校帮助和支持。
3.官方投诉:拨打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4.报警:涉及人身威胁、限制自由、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立即拨打110报警。

请各位师生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泄露隐私,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陷阱。让我们携手筑牢安全防线,用智慧和警惕守护好每一份财产、每一条信息、每一次实践的安全,让平安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底色!
作者:范小婷 编辑:杨慧 编审:刘杰、王燕、郭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