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低空经济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及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被定义为新增长引擎。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下空域。
低空经济就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 1000 米以下空域)为依托,涵盖通用航空、飞行保障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从观光旅游的低空飞行体验,到农林作业中的无人机喷洒农药,再到应急救援里直升机的物资运送,低空经济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保障服务等多个环节,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①政策持续出台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②技术不断突破
我国在无人机、eVTOL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③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涵盖物流配送、城市交通、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上游:航空器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等。
中游:低空飞行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空域管理等。
下游:物流配送、城市交通、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文化旅游等应用服务。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2024年是中国“低空经济元年”,多个指标性事件都在这一年发生。“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等,该机构将肩负起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性协调作用”。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低空经济必将展翅高飞,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