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组织多支“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章丘区乡村及红色地标,聚焦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开展“三下乡”活动。青年学生以专业回应需求,用热忱投身发展与传承,在田野与遗址间践行担当,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赓续注入青春动能。
2025年7月,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青苗逐梦小队”走进章丘区易安明郡,开展“寓教于乐,护苗一下”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当地乡村孩子送去知识与欢乐。此次活动以当地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化身知识的传播者,精心筹备语数英等主科教学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团队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如绘画、手工等,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团队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环节,确保内容贴合需求;课堂管理中,注重引导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次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队员们助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未来,他们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为乡村孩子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2025年7月5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青春乡遇”非遗传承小队,走进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峪村,开展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注入非遗传承活力与文化发展动能。此次活动以朱家峪村原住村民及朱家峪小学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践期间,队员们化身文化使者,通过走访调研梳理古村落历史脉络,用无人机拍摄、三维建模等方式建立古村落非遗数字档案,编制《古村落微更新保护方案》。同时,团队组织了丰富活动,如用黏土捏制古圩子微景观、绘制“朱家峪八景”木版年画、探访抗日旧址等,激发文化认同,培养孩子们的非遗传承意识。在活动设计上,结合古村特色,聚焦保护与传承,确保内容贴合实际;实施过程中,注重体验与互动,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此次活动,不仅为古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资料,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队员们助力文化振兴的脚步永不停歇,未来,他们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创业计划与公益项目,为古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5年7月6日至8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泉城红忆,薪火相传”实践团循着历史脉络走进济南红色地标,开展了“济南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团在实地探访中融入红色故事宣讲、主题演讲等互动环节,让红色教育从“参观式”变为“沉浸式”,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寻根之旅。



活动期间,实践团先后走进郎茂山、英雄山和五三惨案纪念馆。在郎茂山的战争遗迹前,潘硕结合坍塌的石碉堡,向过往游客生动讲述济南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依托地形激战的历史,细致解答关于战役进程和战士作战状态的疑问,让大家在近距离接触遗迹中感受英雄无畏;英雄山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益敏轩主动与瞻仰的市民分享特级战斗英雄孔庆三用身体充当炮架的事迹,引发路人共鸣,不少人也加入分享行列,之后成员们还发放了红色故事宣传单页;在五三惨案纪念馆,成员们通过珍贵文物、图片影像和文字记载,深入了解1928年惨案的全貌,在“民族脊梁”展区交流感悟,体会济南人民危难之际的不屈风骨。
从红色故事的现场宣讲到历史遗迹的深度探寻,从与市民的互动分享到对革命精神的深刻感悟,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践行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未来,商学院将继续丰富红色教育实践形式,让青年的身影在传播革命精神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青春力量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持续迸发。
作者:范小婷 编辑:杨慧 编审:刘杰、王燕、郭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