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高唐,暑气渐盛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7月28日下午,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筑梦未来队的队员们踏着骄阳,走进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张庙村,以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担当,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之旅。
首站,队员们来到张庙北街村(报国村)。这座被誉为“报国村”的村落,镌刻着深厚的红色记忆。在村史馆里,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革命物件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村干部深情讲述着当地群众在革命年代支援前线、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沉思。“原来脚下的土地曾见证过这么多热血与奉献,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传承这份爱国精神。”一位队员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年轻队员的心中悄然生根.


离开红色教育基地,队员们转至村里的读书角。午后的读书角安静整洁,书架上整齐摆放着适合村民阅读的农技知识、文学经典和儿童读物。队员们主动化身“图书管理员”,帮忙贴横幅为书籍分类整理、擦拭书架,还和前来看书的长辈们一起读故事、分享学习心得。


随后,队员们分组走访了村里的孤寡老人。推开斑驳的木门,一句句暖心的问候瞬间拉近了距离。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们唠家常、忆往事,细心询问老人生活近况,帮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庭院。“孩子们就像自家小辈一样亲,一来家里就热闹了。”一位老人握着队员的手,眼里满是欣慰。简单的陪伴,成了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慰藉。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村里的街道。队员们拿起铁锹、扫帚,化身“环境美容师”,分工合作清理路边杂草、捡拾垃圾、清扫街角。烈日下,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大家的干劲。有的队员蹲在地上拔除砖缝里的杂草,有的手持扫帚清扫落叶,有的则细心擦拭宣传栏上的灰尘。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忙碌,原本有些杂乱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队员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此次赵寨子镇之行,筑梦未来队的队员们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力量,在温情陪伴中传递关爱,在躬身实践中服务群众。正如队员们所说:“三下乡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践初心。”接下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作者:范小婷 编辑:杨慧 编审:刘杰、王燕、郭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