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责任感,建筑工程学院与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于2025年2月28日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此次合作将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组织社区志愿活动以及结合学院资源,多维度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与非遗文化的学习。辅导员梁序全程参与并协调相关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建筑工程学院与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将共同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该课程由章丘区政协委员、山东儒学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宋海燕亲自参与设计并授课。课程内容将涵盖儒家经典、传统礼仪、古代文学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宋海燕副会长表示:“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辅导员梁序也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课程的实施,确保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其次,建筑工程学院将每周六将组织学生前往社区开展志愿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社区服务,还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组织传统文化讲座、手工艺体验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奉献精神与传统文化内涵。辅导员梁序亲自带队,确保每次活动有序开展。他表示:“社区志愿活动不仅是服务社会的机会,更是学生们接触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服务社会,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非遗文化方面,建筑工程学院将与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合作,开展非遗文化学习项目。学院将结合自身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举办非遗技艺工作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章丘区政协委员、山东儒学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宋海燕表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辅导员梁序也强调:“学院将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重视了活动的长期性和细节的重要性,双方讨论了如何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内在的责任感和动力,以及如何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准备和打磨。学院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火种,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
此次合作既充实了校园文化生活与教学资源,更通过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有效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传承自觉。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推动更多文化项目的落地,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建筑工程学院与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的合作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