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官网!

院长信箱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三下乡专项计划|青春筑梦乡村行,三下乡谱写新篇章

时间:2025-06-25   来源:    阅读:

当城市的霓虹渐隐,乡村的晨曦初露,一群怀揣热忱的青年踏上了“三下乡”的征程。他们以青春之名,奔赴广袤田野,用知识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乡村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一、活动主题:2025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 组织单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三、 活动对象:全体在校生(不包含2025届毕业生)

四、 教育资源匮乏、文化生活单调、经济发展迟缓,是横亘在乡村发展道路上的现实难题。为消弭城乡发展鸿沟,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下沉,以知识、文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三下乡”志愿服务应势启航,架起城乡资源互通、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

五、实践团队申报

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开展。

1.理论普及宣讲团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内容,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

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

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学生“返家乡”参与实践,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参加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

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6.民族团结实践团

一方面组织学校西藏籍、新疆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校西藏籍、新疆籍学生“返家乡 体民情”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组织学校内地学生奔赴民族地区,以“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文化互动、产业调研、教育帮扶等形式,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交融。通过双向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沿黄社会实践团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等,鼓励山石学子深入黄河滩区、家乡周边沿黄社区、乡村等开展环保宣传、文化寻访、产业调研等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8.强省建设观察团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挑大梁”重要指示,以齐鲁大地为课堂,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成就与实践,组织建筑工程学院学子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与调研,在服务中感悟山东担当。

六、流程安排

1.队伍组建:本次社会实践形式为团队实践,要求各位同学自主组建实践团队,组队成员3-10人,每队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

2.地区选择:各队伍根据本次活动主题及团队情况,紧紧围绕2025暑期三下乡主题,选择合适的地区开展活动。

3.行前培训:7月上旬,组织入选的实践团队围绕“三农”政策、调研方法、群众工作、安全保障等内容开展培训。

4.开展实践:7月至8月,实践团队结合专业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聚焦宣传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组织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农业科技支持等重点方向开展社会实践。

5.项目结项:9月30日前,各实践团队提交至少1篇相关报告。报告要包含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并附有相关支撑材料,力求成效可量化、可衡量。结对项目未能全部完成的,需提交中期报告,体现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安排。

6.总结交流:回顾取得的具体成果,包括科技推广成效、文化活动影响力、教育帮扶成果等;仔细思考活动内容的合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否满足当地实际需求;提炼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今后参与或组织相关活动提供宝贵参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让青春之花在乡村的土地上绚烂绽放!

七、工作要求

(一)提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发动

各团队要高度重视,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周密准备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做好人手、资源、政策、保障,满足供给需求,按照“确保让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合理确定团队规模,积极组织参加相关专项活动。

(二)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指导

各实践团队可结合本学院的专业特长与资源优势进行选题,并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形成有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模式。在实践过程推进的同时要资源共享、深入思考、整合优势、挖掘内涵,保证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要求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鼓励支持组建省级、校级等重点团队。重点团队需完成“五个一”实践任务,即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6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三)强化安全保障,守牢风险底线

各团队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自觉遵纪守法,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各类风险。派出和接收单位要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根据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将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保障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四)做好宣传总结,形成工作闭环

各团队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要设置宣传专员负责实践队伍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宣传渠道,扩大实践的社会影响。要做好活动总结、选树宣传典型、研讨交流等工作,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校团委将开设学校、团委微信公众号“2025 暑期社会实践专栏”,各学院和实践团队和学院均可向团委邮箱积极投稿,展示实践风采。

(五)强化统筹协调,顾全服务大局

要强化统筹协调,尤其是加强与实践地有关单位的沟通,需征得实践地有关单位或当地政府的同意,服从学校总体工作安排等相关工作安排,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要深入实际,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观光旅游,要做到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

(六)建设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提高

各组织要根据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根据青年学生新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与专业优势,主动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持续打造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的校院级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并及时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