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财金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财金要闻 >> 正文

今日清明 | 一捧青团寄相思,且以春绿慰平生

发布人:数字财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4     点击量: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其时间为每年公历44日或5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融合了寒食节禁火、上巳节踏青等习俗,既是慎终追远的肃穆时刻,也是亲近自然、享受春光的时节。

清明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与习俗紧密相连,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逐渐演变为清明节的习俗。这一传说体现了感恩与忠孝的精神,也为清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清明习俗

1. 扫墓祭祖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携带祭品、纸钱前往祖先墓前祭拜,除草添土,寄托哀思,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2. 踏青郊游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走出家门,赏花观景,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力量,谓之“踏青”。

3. 荡秋千、放风筝

古人认为荡秋千能驱邪避灾,而放风筝则寓意放走晦气,祈福纳祥。这些活动至今仍为清明增添了欢乐氛围。

4. 插柳戴柳

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人们将柳枝插于门楣或编成环戴在头上,象征生命力与吉祥。

5. 食青团、尝艾粄

清明时节,南方地区常以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青团,清香软糯;北方则有吃冷食的习俗,如枣锢飞燕,皆为应景美食。


一岁一清明,一念一追思。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人,珍惜当下,也别忘了拥抱春天的生机。愿春风捎去思念,愿暖阳抚慰心怀。

作者: 万倩倩 编辑:靳柳 编审:毕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