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智能筑基 育见未来 基础教学部组织DeepSeek应用与创新交流会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3-26 浏览次数:

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水平,近日,基础教学部举办“智能筑基,育见未来——DeepSeek应用与创新交流会”。会议邀请网络中心主任丁福强围绕DeepSeek的功能及使用作专题讲座,基础教学部主任毕丽萍、副主任张桂华及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参与学习交流。

聚焦AI赋能,共话教育未来

毕丽萍指出,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教育生态格局,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模式、科研范式和教育治理方式。基础教学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动旨在搭建起基础学科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桥梁,通过深入探讨和实践,共同挖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入浅出讲解,解锁DeepSeek应用新技能

丁福强围绕DeepSeek智能平台的创新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首先系统阐述了DeepSeek的技术定位、核心功能及操作流程,为参会教师构建了完整的认知框架,重点介绍了DeepSeek在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包括备课效率提升:DeepSeek能够根据教师输入的课程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快速生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教案框架,并推荐相关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创新包括DeepSeek支持实时生成测验题目、趣味小故事或知识问答,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互动练习等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智能作业管理与反馈包括DeepSeek支持多种题型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并能快速生成评分报告,分析学生的错题情况,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化批改与个性化评语生成,减轻教师负担,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生画像和学习路径建议。

他还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DeepSeek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辅导方案;通过精准化辅导,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借助智能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这些创新功能和应用场景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表示,DeepSeek不仅为教学提供了高效的工具支持,更为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为未来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思维碰撞激荡,共探AI教育新图景

在互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科研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教师们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DeepSeek的使用心得、遇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丁福强耐心细致地进行了答疑,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DeepSeek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数学教研室王杰老师提出的智能作业批改问题,丁福强建议,在使用智能批改系统时,教师应首先确保批改模板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以提升批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常见错误,如计算失误、公式应用错误等,但对于特殊句式、开放性解答或需要深度逻辑推理的问题,建议结合人工复核,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教师可通过定期优化批改模板和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

文史教研室刘静老师就使用DeepSeek查询传统文化内容时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与丁福强进行了探讨。丁福强从技术原理层面详细解释,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首先,问题的表述不够具体或过于宽泛,导致模型难以精准定位需求;其次,部分知识点可能超出了当前模型的训练数据范围,或者涉及较为冷门的内容;此外,一些传统文化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情境进行判断,而模型在缺乏明确上下文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理解。”针对提出问题,他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在使用DeepSeek时,建议尽量使用规范、完整的句式进行提问,避免模糊或碎片化的表达。同时,可以在问题中明确标注学科属性,例如‘古代文学’‘历史事件’等,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问题领域。对于复杂问题,可以尝试将其拆解为多个子问题,逐步求解,这样不仅能提高查询的准确性,还能更系统地梳理知识脉络。

外语教研室孙同莲老师就如何使用DeepSeek+工具提出问题,丁福强以Mermaid绘图功能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高效利用这一工具辅助教学。他首先向DeepSeek发出了一条绘图指令,例如“请生成一个关于英语语法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随后将DeepSeek生成的Mermaid代码复制到支持Mermaid的工具中,瞬间生成了一张结构清晰、内容专业的流程图。丁福强进一步解释道DeepSeek+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生成教学所需的图表,还能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内容细节,比如添加分支节点、修改层级结构或优化布局。这种功能特别适合用于制作语法讲解、课文分析、写作框架等教学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备课效率和课堂展示效果。

物理实验室牛晶晶老师与丁福强就AI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DeepSeek在办公场景中的实际使用,丁福强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DeepSeek快速生成表格。他首先输入了一条简单的指令,例如“生成一份包含学生姓名、成绩和评语的表格”,DeepSeek随即生成了一份结构清晰、格式规范的表格模板。他进一步展示了如何根据需求调整表格内容,例如添加行列、修改数据格式或嵌入公式,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一操作直观展现了AI工具在教学中的高效便捷。通过DeepSeek,教师可以快速完成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报告生成等繁琐任务,极大简化了数据处理流程。他强调:“DeepSeek不仅能够提升办公效率,还能帮助教师将更多精力聚焦于教学设计和学生辅导,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深化合作共建,共绘智慧教育新篇章

交流活动结束之际,毕丽萍指出,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对AI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为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筑牢了根基。面向未来,基础教学部将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持续深化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此次交流会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研讨为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师对DeepSeek平台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更为教学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助力教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为部门智慧教育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部门教育信息化迈向新台阶。

撰稿︱基础教学部 刘静 张坤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