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基础教学部开展教学质量专项检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4-07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实效,近日,基础教学部组织开展了教学督导专题会议及课堂教学检查活动,重点围绕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课堂互动效果等关键环节,通过督导反馈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督查课堂教学质量。部门督导组特别关注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如何有效对接专业需求、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推动公共基础课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聚焦问题 共商对策

3月27日,基础教学部召开学期教学督导会议,基础教学部主任毕丽萍、教学副主任孙娜娜、部门督导组组长李光军及督导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会。

毕丽萍对2024年度部门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总结。她围绕听课评课、教学检查、教师反馈指导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督导组在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管理及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充分肯定了督导工作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孙娜娜就2025年度教学督导工作重点作专题汇报。她着重强调督导工作需构建“发现·提升·帮扶”的闭环体系,强化督导效能,指出要优化督导队伍,加强督导培训,提升督导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督导工作深入课堂,精准有效。同时,强调要加强跨学科督导协作,推动形成“以督促教、以导促改”的良性机制。

李光军结合日常督导工作情况,梳理了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教学问题,重点指出:课堂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性不足、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特别强调部分班级学生到课率波动情况需引起重视。同时对督导组成员提出明确要求,一要重点督查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关注教师课堂管控能力;二要深入检查师生互动质量,评估教学效果达成度;三要严格审核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实效;四要持续跟踪学生出勤情况,督促教师改进课堂吸引力。他要求督导工作要坚持“严管厚爱”原则,既要严格标准,又要注重帮扶,通过督导反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强调督导组成员要与任课教师建立良性互动,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深入课堂 常态督查

 教学督导组对各教研室开展了常态化、多维度的教学督导工作,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入外语、数学、物理、文史和体育教研室的课堂教学一线,通过随堂听课、教案检查、师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各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导评估,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准备情况,包括教学大纲执行、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二是课堂教学实施,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环节;三是教学效果反馈,着重考察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学科教学团队立足课程基础性定位,紧扣知识体系建构与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实施中体现三个突出特征:一是注重核心知识体系的纵向贯通,通过阶梯式教学设计实现概念原理的深度理解;二是强化关键能力培养,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实践应用等基础素养融入课堂活动;三是创新基础课育人路径,运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多元化策略激活课堂生态。

外语教研室以“融通中外文明,铸魂时代新人”为育人导向,构建“语言能力-跨文化素养-价值引领”三维育人体系,通过“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丁丹丹老师创设“智慧+思政”语言课堂,运用虚拟仿真情境、云端协作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创设“全球议题研讨”“文化对比思辨”等七大主题互动模块,使语言训练与文化浸润深度交织;孔聪老师在课程中实施“浸润式思政”教学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外译案例等元素融入语言技能训练;张辉老师充分利用AI技术,推行“成长型评价”机制,通过AI语音分析系统实时追踪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轨迹。

部门督导组对外语教研室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数字化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有效促进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价值引领的融合,建议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资源,引入更多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外语教学更加契合全球化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数学教研室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调严谨的推理过程、清晰的数学表达和灵活的思维转化能力。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问题分析与解题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数学思维体系,提升从直观理解到抽象建模的能力,使其在复杂问题求解中能够精准推理、高效计算、灵活运用数学工具。张凯老师以工整清晰的手写板书,循序渐进地推导数学公式,展现出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与合理的布局,使数学思维可视化呈现。学生能够紧跟讲解节奏,直观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推导过程;王杰老师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并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维碰撞,营造高效、互动的课堂氛围。

部门督导组对数学教研室在数学思维培养和教学方式创新上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可教师在教学中对逻辑推理能力的锤炼和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建议进一步优化传统板书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加强实践应用导向的教学设计,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直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文教研室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创新。课程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文化精神的浸润与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孙璐瑶老师秉持“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为引,巧妙运用生动的历史叙事、经典文学案例和社会现实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现象背后的精神内核,提升文化思辨能力。她的课堂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辨性于一体,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讲解,使文史知识自然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智慧、涵养品格。她不仅传授历史与文学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担当,使他们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自觉践行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教学效果。

部门督导组对人文教研室在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方面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课程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价值认同上的积极作用。同时建议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多元化教学资源,如结合数字人文技术或跨学科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文化创新意识,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动、立体,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时代适应性与育人实效。

物理教研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环节,学生不仅能够验证物理定律,更能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马金贝老师以“单摆实验”为主题,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严谨性与探索性。她巧妙地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实验原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建立物理概念。随后,她以精准的操作示范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并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实验变量的控制与测量方法的优化。在分组实验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误区,并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探讨实验现象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物理认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整堂实验课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更让他们在探索与反思中体会到物理的魅力,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思”的教学目标。

部门督导组对物理教研室实验教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给予高度认可,肯定了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建议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加强跨学科实验设计,使物理实验更具探索性和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研室教学组织严密、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塑造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培养自信心、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也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冯国梁老师的散打课程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学中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他通过分解动作演示、实战对抗训练等方式,系统教授散打基本技法,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爆发力、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同时培养自信果敢的尚武精神;管延茂老师的太极扇课程别具韵味,他以行云流水般的示范动作,带领学生体会太极拳“刚柔并济、松沉自然”的精髓。胥下静老师的有氧健身操课堂活力四射,节奏欢快、动感十足。她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基础和体能状况,设计适应性强的训练方案,充分展现出现代体育课程的青春风采。

部门督导组对体育教研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进一步加强运动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融入更多课程思政元素,使体育教学不仅关注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注重精神品格的塑造,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成长。

完善机制 夯实根基

通过深入各学科课堂,部门督导组发现整体教学运行状况良好,大多数教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显著亮点:一是备课资料详实充分,教学目标明确;二是巧妙结合学科特色,通过典型案例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特别是部分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外语教研室的情景模拟和物理教研室的实验探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督导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亟待改进:一是部分课堂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学节奏把控尚需加强;二是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尚需进一步深化。针对问题,部门督导组秉持“以导促建、以督促改”的原则,与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反馈,并提出了“优化课堂设计”“加强信息化培训”和“深化课程思政”等建设性建议。

此次督导活动通过“会议部署+实地检查”双轨并行,强化了教学质量闭环管理。下一步,基础教学部将对督导检查中的问题归纳整理,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并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教风学风协同发展,为人才培养筑牢基石。

撰稿︱基础教学部 李瑶 张坤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