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基础教学部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目标、以丰富运动体验为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近来,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团队通过科学匹配学生的运动基础与发展需求,创新构建"基础+拓展"的分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网聚精彩,挥动人生”网球入门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促进了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协同发展。
体育教学团队通过构建“理论奠基+实践强化”的双轨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建立系统化、多维度的网球运动理论体系,为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其深入理解网球运动的技战术要领与文化内涵。在实践层面,创新设计模拟情景、对抗演练等系统练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动能力。
网球运动理论构建“三维联动 沉浸体验”
近日,韩睿智老师通过“理论-示范-实践”三维教学法,创新性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网球教学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导入环节,韩老师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网球运动的百年演进史视频,引导学生借助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回顾了网球运动从宫廷贵族游戏到现代职业体育的华丽蜕变;示范环节,韩老师以专业理论为横轴,系统讲解了运动生物力学、战术策略和心理调控等核心知识;实践环节,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练习和模拟比赛,带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战演练。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运动精神,充分展现了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价值。

触觉-感知-定型 递进式球感训练
球感训练作为网球运动的核心基础环节,聚焦于通过系统的触球感知训练,培养学生的触球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对球拍与球的控制能力,增强手眼协调性与空间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击球动作框架。这种由感知到协调再到定型的递进式训练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热身阶段迅速进入状态,更能培养细腻的球感,有效提升击球的精准度与动作稳定性,为后续高阶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阶梯式训练 技能水平跃进
握拍方式直接影响击球的力量、旋转和控制,需根据自身手部力量、灵活性和击球风格选择适合的握法。通过对比不同握法的优缺点,找到最舒适的握拍姿势;结合手部力量的测试,推荐合适的握法,避免因握拍不当导致技术变形或受伤。正确挥拍动作是稳定击球的基础,需通过分步练习建立规范动作。通过三步进阶法“分解动作学习→慢动作整体练习→完整动作加速练习”的方式熟悉挥拍击球的动作要领,体会挥拍的感觉。

采用多球训练法连续送球,专注动作规范性而非跑动,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设置区域目标提升击球精准度,培养控球能力。针对常见问题(如手腕松动、重心不稳等),提供专项修正训练(如固定手腕挥拍、平衡垫练习等)。通过“握拍适配→动作分解→固定练习→动态优化”的系统训练,学员不仅能掌握标准技术,还能培养出色的球感和击球稳定性,为后续实战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体教融合 持续改革创新
通过“理论-示范-实践”三维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打造了沉浸式学习体验,以清晰的规则解析奠定认知基础,通过标准化动作分解演示技术要点,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动态纠偏。这种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不仅精准掌握发球、截击等核心技术动作,更建立起科学的运动认知体系。“原以为网球比拼的是体能,现在才懂得每一拍都包含着战术博弈,甚至握拍角度都影响着攻防效果。”一位学生在实战练习后感慨道。另一位同学指着场地标记补充,“老师教的步法调整技巧让我发现,移动轨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空间艺术。”课堂中此起彼伏的击球声与探讨声相互交织,既有技术精进的成就感,更孕育着团队协作的默契——这正是体育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生动诠释。
撰稿︱基础教学部 韩睿智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