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现代艺术学院:济宁汶上“三下乡”之行 以画笔与镜头点亮乡村色彩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7-30 浏览次数:

济宁汶上的夏风里

藏着三下乡的热忱与诗意

斑驳墙面成了画布

我们蘸着蝉鸣与晨曦

将田埂的鎏金、檐下的笑语

细细描进青砖灰瓦的街巷

镜头里盛着乡土的魂

拍谷穗缀满晨露的晶莹

拍芝麻盐漫出陶瓮的醇香

拍老手编出的竹器藏着光阴的巧

村舍的轮廓、社区的暖

都收进宣传镜头的褶皱里

这个夏天

以画笔为乡村添彩

用镜头为故事存档

我不是过路的风

是带着热爱扎根的人

蝉鸣声声的济宁汶上,藏着我这个夏天最生动的记忆。作为学院“三下乡”队伍的一员,我和伙伴们带着颜料与相机,一头扎进了村里的街巷。

墙面是我们的画布。从清晨的露水到傍晚的霞光,握着画笔的手被晒得黝黑,却让原本斑驳的墙壁渐渐“活”了过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田埂上金黄的稻浪、村民们丰收时的笑脸……每一笔都藏着对乡村的热爱。

镜头里的故事更动人。我们扛着相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拍清晨沾满露珠的谷子,拍手艺人编织竹篮的专注,拍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的热闹。剪辑视频时,背景音里满是蝉鸣与笑语,这是独属于汶上的烟火气。把这些画面剪成宣传短片发到村里的公众号后,不少在外的年轻人留言说“想家了”。

这个暑假,我不是游客,而是乡村的“记录者”与“装扮者”。画笔绘出的不仅是色彩,更是乡村的精气神;镜头留住的不仅是影像,更是乡愁里的温暖。当看到村民们对着墙绘合影、反复翻看我们拍的视频时,我懂得了:“三下乡”的意义,就是用青春的力量,让乡村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

图文︱现代艺术学院 韦梦娜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