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协作,充分发挥青年团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8月26日,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和社团学生代表深入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开展了“助农兴村·红色传承”主题活动。

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毕丽萍、副书记孙娜娜、追光社师生代表与西营街道团工委、第一书记联盟、葫芦峪村村民代表携手,以电商赋能、红色研学、爱心捐赠为抓手,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本次活动特邀商学院副教授孙宗耀就农产品直播促销流程及注意事项做专题讲解。

PART 01电商技能培训:注入乡村发展数字动力
活动首站,学校教师团队在西营街道办事为各村第一书记及村民代表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吕玉霞围绕农产品宣传与直播需求,从产品拍摄技巧与视频制作展开教学,她深入讲解拍摄设备选型、光线运用等技巧,演示了剪辑软件的基础操作;孙宗耀和赵煜杰同学师生联动,深度剖析主流电商平台用户特点,详解店铺搭建、直播流程,传授商品展示话术、互动引流及交易促成方法。参与培训的村民们热情高涨,跟着老师的讲解同步进行实操演练,“以前只会用手机拍简单照片,现在学会剪辑和直播技巧,就能更好地推广咱村里的农产品了!”村民由衷地感慨道。



Part 02校地座谈交流:共话校地合作美好蓝图
电商培训结束后,双方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各村第一书记分享驻村助农经验与遇到的难题,村民代表提出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化推广的实际需求,师生代表结合专业知识,围绕电商助农长效机制、红色文化IP打造等建言献策。西营街道团工委书记孙艺萍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师生们发出热情邀约,她指出西营的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丰富的物产与文化宝藏,她代表西营街道欢迎以我校学子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参与共创。毕丽萍表示,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服务社会、赋能地方,期待后期与西营街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课堂延伸到田野,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定期开展项目化合作等形式,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育人愿景,让高校智力资源持续为西营发展添砖加瓦。


Part 03爱心捐赠与基地揭牌:架起校地协同暖心桥梁
在葫芦峪党群活动中心,学校师生代表将精心准备文具亲手交到孩子们手中,这些文具不仅仅传递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更寄托了师生对农村教育深深的牵挂以及对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福。孩子们手捧崭新的文具,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这份真挚的情感连接,超越了物质的馈赠,深刻体现了师生落实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更加坚定了校地携手、同心育人的信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地融合党建教育基地”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大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基层、服务群众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更是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机制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基础教学部将依托平台,系统性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课题调研等多类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将所学所知应用于广大农村,在切实参与基层治理、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锤炼初心。
Part 04红色遗址研学:厚植革命精神青春担当
培训结束后,师生与村民代表前往葫芦峪村革命遗址进行参观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张垒现场讲述遗址历史,回溯革命先辈奋斗足迹。在珍贵史料与旧址前,团员青年重温红色记忆,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先辈们为理想拼搏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要把青春力量融入基层发展!”学生代表韩坤分享研学感悟,红色声音在脑中回响,爱国热情在交流中传递,服务乡村的青春热忱在心中激荡。



此次“助农兴村·红色传承”活动,是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通过电商赋能、红色教育与爱心行动,既提升乡村发展“硬技能”,又厚植青年担当“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学校将持续探索校地协同新模式,让更多师生走进基层、服务乡村,书写“青春助振兴”的生动篇章。
图文︱基础教学部 张坤 追光社团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