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章丘区气象局开展科技志愿活动
—助力2025世界气象日主题实践
为响应2025年世界气象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Closing the early warning gap together)”的全球倡议,推动青少年关注气象防灾与科技协作。近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济南市章丘区气象局,开展“AI预警·守护未来”主题志愿活动。通过机器人互动展示、AI气象科普讲堂及实践体验,为百余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场气象科技探索之旅。
AI赋能气象 科技播撒希望

活动聚焦气象设备背后的“黑科技”,在户外观测场,章丘区气象局局长苏明河、台长李雪带领市民和东山小学师生实地操作设备,讲解“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运行逻辑。志愿者们手持人工增雨火箭弹模型,在发射架旁演示作业流程:“当雷达监测到云层符合条件时,这些‘追云箭’能将催化剂送入云端,化云为雨。”学生们触摸教练弹模型,争相提问“如何判断发射时机”。
转入气象科普长廊,学生们通过沙盘模型、动态图谱了解台风形成、雷电防护等知识。在风廓线雷达设备前,工作人员揭秘“如何用无线电波探测万米高空的风云变幻”,并结合预警案例讲解:“这部雷达就像‘天空CT仪’,能提前捕捉暴雨信号,为预警争取黄金时间。”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AI气象预报员”的角色,感悟科技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

多方共话气象使命践行可持续发展

章丘区气象局局长苏明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科技支撑,202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呼吁全球以创新技术推动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此次校企联动正是以‘启蒙教育’为起点,培育未来绿色发展的生力军。”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蔡雷停表示:“学校将科技志愿服务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鼓励青年学予以AI技术为笔,书写气象防灾减灾的‘民生答卷’。”学生代表张元瑞分享AI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故事,呼吁青少年“用好奇心点亮科学灯塔”。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鹏飞在总结中指出:“气象科学是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领域,人工智能则是破解复杂问题的‘钥匙’。此次活动既是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世界气象日主题的提前响应。”他宣布,学院将与气象局共同面向中小学生开设“预警科技实践课”,培育新一代防灾科技志愿者,构建“高校-气象局-中小学”科普生态链。

深化协同创新 共筑绿色未来

活动尾声,双方合影留念,拟在AI气象模型开发、青少年科创赛事指导、气象防灾科普进校园等领域深化合作。小学生们将亲手绘制的“未来气象城市”画卷赠予志愿者,描绘出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以202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引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气象、环保等领域的交叉创新,以“专业实践+社会责任”双轮驱动,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应用型人才、守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