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重要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能力,4月7日,基础教学部人文教研室教师代表金倩和刘倩,在基础教学部主任毕丽萍的带领下,赴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儒学高等研究院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双方通过实地参访、座谈研讨、学术对话等形式,共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路径,共谋校际协同育人新方向。

学术殿堂寻根脉,典籍长廊悟精髓
活动伊始,教师代表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李平生教授陪同下,参观了研究院的典籍文献馆、文化长廊。馆藏典籍的厚重底蕴、儒学发展史的生动呈现,让教师们深切感受到齐鲁文化“修齐治平”的精神内核。李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在古籍整理、儒学现代化研究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为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座谈共话育人之道,校际联动凝聚共识
座谈会上,李教授详细介绍了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学院概况、科研平台和学术品牌。以“传统美德的当代转化与教育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强调“仁爱、诚信、孝悌”等价值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双方就“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培育”“美德践行与校企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初步达成校际合作意向。
以文化人担使命,知行合一启新程
活动尾声,基础教学部主任毕丽萍表示:“此次交流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像李教授谈到的既要‘顶天’——扎根学术沃土,深挖思想精髓;更要‘立地’——对接职教特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品格。”未来,学校将依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资源,联合策划“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实践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职业教育特色相结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进一步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营造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兼具美好品德、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学子提供文化支撑。
一砖一瓦皆文脉,一草一木蕴哲思
座谈会后,李教授化身“文化向导”,带领教师们漫步校园,深度探访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李教授向教师代表解读了“为天下储人才 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和“学无止境 气有浩然”的校训;在“知新楼”前,他解读建筑顶部“斗拱”结构背后的深意:“斗拱象征‘礼’的秩序,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呼应”;行至“小树林”文化区,刻着《大学》《中庸》经典语句的木制书简雕塑引得教师们驻足品读;在“稷下广场”,李教授以“百家争鸣”浮雕为引,畅谈齐鲁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



烟火寻味,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活动最后一站走进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食堂。教师们来到了被学生誉为“舌尖上的山大”的食堂,品尝了各色美食和创新菜品,更透过饮食细节感知文化育人匠心,每一处都体现着“吃出文化,吃出健康”的服务宗旨。



此次跨校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代表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搭建起校际协同育人的桥梁。基础教学部将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土壤中绽放时代光彩。
撰稿︱基础教学部 刘倩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