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提升专业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素质适配新课程改革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特岗教师与骨干教师“传、帮、带”优势,于9月18日,在卓越楼304举行“青蓝结对”仪式。学院党总支书记孟宪勇、教学科长张祥伟及全体指导教师、新聘教师参加仪式,院长张娜主持。

张娜院长指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履行思政育人主责主业的关键。此次“青蓝结对”,既是学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主动作为,也是聚焦青年教师“入职适应难、教学实践弱”痛点,量身打造的靶向培养方案。学院创新推行“双导师”培育模式,通过思想引领与业务提升双轨并行——既保障青年教师在政治立场、师德师风上保持正确方向,又帮助其快速掌握思政课教学核心方法、早日独当一面,最终达成“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长进步、五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为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政教师队伍夯实基础。

随后,张祥伟宣读“青蓝结对”名单,明确新教师双导师配置:每人配1名特岗教师与1名骨干教师。其中,特岗教师聚焦价值引领、师德师风与学术研究,紧抓青年教师成长“黄金期”;骨干教师侧重教学经验传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新教师传授技能经验。

协议签署与聘书颁发环节,新教师与双导师共同签署《“青蓝结对”协议书》,明确职责与目标;学院领导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聘书承载双重责任,既要教‘教书’本领,更要传‘育人’初心”。这份协议与聘书,是新老教师携手的约定,也是学院传承教育初心的实践,为教学发展注入动力。


此次仪式的举办,为“青蓝结对”工作落地实施筑牢了基础。孟宪勇书记在总结中强调,双导师制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他希望指导教师切实履行“传帮带”职责,青年教师主动勤学善思,共同凝聚起强大的思政育人合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跟踪推进帮扶工作,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推动师生以传承促创新、以协作谋发展,共同书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岳墁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