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之窗

社团之窗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社团之窗 >> 正文

赓续抗战精神,探寻红色印记|第二站:重走长征路

发布日期:2025-07-15    作者:      点击: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在行走中感悟红色历史、在聆听中传承革命精神,7月10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相传,红旅探微”实践团来到水河村——“重走长征路”实践基地,在实地走访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互动交流中深化思想认识。

4D7FB


走进“重走长征路”实践教育基地,浓厚的红色气息便扑面而来:入口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标语醒目有力,道路两侧的宣传栏里,张贴着长征历程简介和抗战英雄事迹。基地依托水河村的自然地形,将红色教育与乡村风貌巧妙融合,远处的山坡上,“不忘初心”四个红色大字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实践团成员们沿着石板路缓步前行,看着周边还原的抗战时期乡村场景——简陋的农舍、墙上的动员标语,仿佛瞬间穿越到那个风雨如晦却热血沸腾的年代,心中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3983B


教育基地内的“重走长征路”依势而建,用石板铺就的蜿蜒小路、模拟“雪山”的缓坡、象征“草地”的草丛,深度还原了长征中的主要场景。实践团成员们沿着路线稳步前行,脚下的每一步都踏在标注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节点的指示牌旁。走到“飞夺泸定桥”模拟区时,看着横跨小沟的简易木板桥,讲解员指着桥面说:“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索冲锋,脚下是万丈深渊,身边是战友牺牲,支撑他们的正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没有刻意的体力挑战,却让成员们在平静的行走中,对“长征不是走秀,而是生死考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4858F


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讲解员和王老师为实践团成员接力讲述红色故事。讲解员指着墙上悬挂的抗战时期照片,讲述了当地群众支援八路军、少年儿童站岗放哨的故事。王老师则结合历史背景,补充了长征中“半条被子”“军需处长”等经典故事,他说:“这些故事里有牺牲,更有信仰——红军为什么能赢?因为他们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也把他们当亲人。”成员们听得专注,不时提问交流,有同学感慨:“以前在课本上读这些故事觉得遥远,今天在这片也曾有过抗战足迹的土地上听,好像能看到那些身影就在眼前,更明白什么是‘鱼水情深’。”

16BD8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实践团成员们带着一路的所见所闻,心中对“重走长征路”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它不在刻意的仪式里,而在脚踏实地的行走中,在代代相传的故事里,更在每一个人接过接力棒的自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