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推动高校资源走出校园,让基层需求对接青春力量,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绘彩先锋”实践团于7月6日走进普集街道党建基地,开展以“绘聚初心·艺暖基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以墙为卷,通过墙绘形式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党建基地赋能。实践团抵达普集街道党建基地后,基地负责人首先详细介绍了孟白村的发展历程与党建特色,然后结合基地特色与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磋商,确定“党建引领”主题,明确了实践任务,将红色记忆、文明新风与产业振兴等元素融入墙绘创作。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从创作构思到轮廓勾勒,从色彩填充到细节完善,每一笔都不只是色彩的堆砌,更是与村庄肌理共振的对话,让墙绘既扎根土地,又向阳生长,力求以画笔传递党的声音、展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实践团成员经过数日精心创作,绘就了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墙绘作品:灵动的脸谱彩绘,红脸的忠义、白脸的智慧等传统形象跃然墙上,尽显文化底蕴;绿皮车画作充满时代记忆,“乡村振兴号”字样勾勒交通带动乡村蜕变轨迹,呼应“习语”理念。
卡通人物巧思创新——红领巾少年向党旗敬礼、“普法小卫士”招手,让理论宣传更生动;助农产品系列绘画接地气,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辣椒等,将特色产业搬上墙上,成为乡村振兴“可视化名片”。
墙绘不只是艺术创作,更是连接校园与乡土的桥,从“校园课堂”到“基层考场”,正在改写成长与治理的方程式。村民们说,这些墙绘既画出了村里的新变化,也勾起了儿时回忆,让党建基地变得更亲切、更有温度;基地负责人则感慨,青年学子用画笔为基层注入了青春气息,让红色阵地既有内涵又接地气,真正实现了文化与基层的“零距离”对接。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下乡”号召,聚焦青年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以常态化校地合作为抓手,引导更多青年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广度,用眼睛发现中国的变化,用行动诠释青年的担当。
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中,让青春的绽放与基层的发展同频共振,让知识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青春之力赋能基层治理,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