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院部动态

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思政大讲堂”开讲第一课|贯彻粘性思维,上好学校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3-16    作者:      点击:43

2025年3月13日下午,由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团委联合主办的“贯彻黏性思维,上好学校思政课”学术沙龙在卓越楼304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娜主持,特邀知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刘丙元教授作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相关部门代表踊跃参与,共同围绕如何运用黏性思维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刘丙元教授在报告中强调,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思政课教学常面临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刘教授提出“黏性思维”这一核心理念。他指出,教师应当依据教学规律进行创意设计,巧妙利用“知识缺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细节的展现和生活化的解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黏性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旨在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度融入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的深度互动,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刘教授进一步阐释了黏性教学设计的四个关键着力点:一是巧妙运用知识缺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注重呈现生动细节,让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三是进行生活化解读,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他着重强调,黏性教学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的主动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避免盲目追求创新,而是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主线,构建教学活动与学生成长的关联图式,实现课程教学逻辑与学生自我建构逻辑的有机融合。

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就“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贯彻黏性思维”“怎样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兴趣”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丙元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耐心解答教师们的疑问,并分享了多个成功教学案例。他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借助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将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践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本次学术沙龙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明确了方向。刘丙元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与会者的深入交流,充分彰显了黏性思维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巨大潜力。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团委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持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END


供稿 | 岳墁

排版| 郎丰程

编审| 刘梦园 古韬

审核|魏莉霞 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