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凝聚教学智慧 共育时代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第三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5-03-23    作者: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程育人实效,3月20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第三次专题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刘涛主持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孟宪勇同志全程参与研讨并作指导讲话,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展开深入交流。

凝聚专题教学 深耕理论根基  



  会上,教研室主任刘涛首先强调了集体备课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筑牢理想信念的核心课程,专题五“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更是课程的关键章节,需要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讲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必然性。她要求全体教师立足学生思想实际,优化教学设计,让历史“活”起来,让理论“透”进去。


  随后,承担专题五主讲的纪元翠老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她以“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为主线,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特质、五四运动与思想觉醒的实践检验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纪老师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对比,剖析了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等道路失败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思想转变的历程,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她还分享了如何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能解决中国问题”,并融入地方红色资源(如济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增强课堂感染力。



领导把脉指导 赋能课程建设  



学院党总支书记孟宪勇同志全程参与研讨,对备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提出三点建议:

1. 厚植历史视野,讲透“必然性”

  要立足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环境变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思想流派的实践结果,凸显马克思主义契合中国国情的独特优势。  

2. 强化现实关照,增强“说服力”

  注重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延续性,彰显理论的生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共鸣感”

  建议采用“情景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结合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思辨中深化理论认同,让真理之光照亮学生心灵。




凝聚集体智慧 共促教学提质  



  研讨环节中,教研室教师踊跃发言,就如何将“大历史观”融入专题教学、如何运用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生动性等问题展开讨论。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人物故事串联理论脉络”“设计课堂辩论环节”等创新思路,资深教师则分享了史料挖掘与价值观引导的平衡经验。通过思想碰撞,团队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方案,形成了“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实践力度”的共识。


  刘涛主任在总结中表示,本次集体备课既是一次教学研讨,更是一次理论学习的深化。教研室将认真落实孟书记的指导意见,持续打磨教学内容,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


END

供稿|刘涛

排版|郎丰程

编审|刘梦园 古韬

审核|魏莉霞 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