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遗瑰宝”
奇境诞生于独特天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藏着一颗高原上的瑰宝 —— 赛里木湖。它处在天山的迎风坡,大西洋的水汽跨越 6000 公里长途奔袭至此,被地形抬升化作丰沛降水,于是,赛里木湖有了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的浪漫美称。
这里的湖水澄澈得能看透湖底,卵石的模样清晰可辨。丰富的生物种类是赛里木湖的一大宝藏,65 种浮游植物,还有雪豹、天鹅等 30 多种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长。景区总面积达 1314 平方公里,山、湖、林、草、湿地、冰川等原生态景观相互交融,那片深邃的湖水,像一块巨大的宝玉,让每个到访者的心灵都得到彻底的净化。
“生态警报”
游客激增引发环境危机
然而,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数量急剧上升,赛里木湖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车辆尾气排放、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塑料垃圾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游客随意踩踏植被的行为也经常出现,这些都在悄悄破坏着湖岸脆弱的生态系统。
“青春力量”
学子行动传递环保理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e 路边疆行” 民族团结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主动站了出来,深刻认识到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使命,沿着湖岸认真清理垃圾,把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等废弃物一一打包带走,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同时,学子们还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拍摄宣传视频、采访游客等方式,积极倡导环保理念。他们的身影成为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染着每一位游客。在采访中,游客们纷纷表示希望形成 “人人参与、践行环保” 的社会共识,愿意随身带走垃圾,支持生态志愿者行动,共同为保护赛里木湖贡献力量。
“多措并举”
景区举措筑牢生态防线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守护赛里木湖的生态之美,近年来当地构建了一套多方面发力的环境保护体系,2025 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 2012 年起,对环湖 130 万亩天然草原实施禁牧政策。经过多年努力,退化草场植被覆盖率提升 30%,入湖水质稳定达到国家 I 类标准,为高白鲑等特有物种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成立的 “赛湖美丽人” 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湖畔撒播花种、文明旅游引导等活动。此外,智能监控网络构建、“垃圾换礼品” 计划推广等措施效果也很明显,据调查,日均减少随意丢弃垃圾约 2.3 吨,有效改善了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
“共护明珠”
全社会携手守护纯净之境
赛里木湖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让我们秉持敬畏之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赛里木湖的纯净会永远保持,继续绽放独特魅力,成为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

责编:皮娜 编审:王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