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炽燃青春志
蝉鸣奏响为民曲
为厚植志愿情怀,深化实践育人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春晖社“乡遇青春,诗愈童心”实践团
走进绣源北城社区,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桥
将青春之力注入基层,用温度点亮童心世界
活动期间,实践团紧扣社区青少年成长刚需,以“精准服务”为导向,精心打造系列特色课程,让知识传递与趣味互动同频共振,为孩子们铺就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成长轨道。
创意手工课上,扭扭棒与彩纸在指尖流转,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迸发;红色宣讲以本地英烈李曼村的峥嵘事迹为引,将革命精神融入鲜活故事,让爱国种子在童心深处扎根生长。课程设计既贴合青少年认知规律,更暗合“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为综合素质提升筑牢根基。
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实践团以“生动化表达”让知识传递更具穿透力。
趣味文学活动中,“击鼓传花”串联诗词典故问答,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欢笑中完成文化浸润;“两小儿辩日”主题辩论赛聚焦“普通话与家乡话传承”,孩子们在观点交锋中提升表达与思辨能力,更领悟文化传承的辩证之道;《音符游戏》课程融乐理知识于童趣玩法,让音乐启蒙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实现美育熏陶的自然渗透。
收官之日的联欢活动,既是实践成果的温情展示,更是校社同心的生动缩影。志愿者的歌舞表演与“扔炸弹”“萝卜蹲”等互动游戏点燃现场,孩子们的欢呼与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分发奖品时的雀跃期待、印有“校社同心育未来”的定制蛋糕,传递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愿景;孩子们递来的手写纸条与自画像,字里行间是童心最纯粹的感恩,也成为志愿者行囊中最珍贵的收获。这份跨越年龄的深厚情谊,为基层服务写下温暖注脚,更印证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深刻内涵。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精准破解社区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的民生痛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更以青春力量下沉基层的实践,诠释了“实践育人”理念的时代价值——它是青年学子走出校园、体察民情的“社会课堂”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注脚。
团队以课程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以持续陪伴传递社会关爱,让“三下乡”的初心在服务中闪光,让成长的种子在温情中扎根。
这不仅是一次基层服务的实践,更是青年一代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

责编:皮娜 编审:王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