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大汶口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25日至27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 “青春护盾,智汇乡邻” 实践团队,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下水泉村开展了以 “泰山文脉入泉村:三下乡文化宣讲入户行”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庄鸣研担任负责人,张文静、常丞玮、王子玉君、张渝菲、刘燕等6名商学院学生组成,在郭小凡院长的指导带领下,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将大汶口文化带到村民身边。
本次活动面向下水泉村全体村民,聚焦大汶口文化传承,前期团队与村委会紧密协调,完成人员分工、物资筹备及活动宣传等工作,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队长首先与村委对接,规划服务细节
活动中,团队创新宣讲形式,让文化传播更接地气。宣讲前,队长庄鸣研与下水泉村村委会领导班子开展专题座谈,团队成员与村委详细沟通服务方案,明确分工与目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深入交流大汶口文化在当地的传承现状与活化路径。庄鸣研结合团队准备的彩陶纹样数字化图谱,建议将村里老窑厂遗址与彩陶技艺展示结合,打造“线上文化地标”;村支书则分享了村民对传统制陶技艺的情感联结,双方共同敲定了 “老故事 + 新传播” 的宣讲框架。
村委讲解核心价值观,强化使命
村委结合实例讲解核心价值观,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与责任感。村委会干部以 “身边人讲身边事” 的方式,结合村里近年的帮扶典型、发展变迁案例,深入解读核心价值观。从 “邻里互助解难题” 到 “志愿服务促发展”,用接地气的语言阐释 “责任与奉献” 的内涵,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服务的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扎根乡村、为民服务的信念与热情。
志愿者入户帮扶,进行文书协助工作
志愿者为老人整理家务、陪伴聊天,耐心倾听他们的生活困扰与心声。志愿者利用专业特性,对村委文书工作进行协助。
志愿者们分成多个小组,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与困难家庭。不仅帮老人打扫屋舍、整理杂物、代购生活用品,还围坐在炕头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为其纾解孤独与焦虑。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协助村委梳理各类文书档案、录入信息数据,让村务工作更高效,用点滴行动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
团队协作清扫街道,美化社区环境
团队分组清理街道垃圾,擦拭公共设施,提升社区整体卫生面貌。
志愿者团队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有的手持扫帚清扫路面落叶,有的用夹子清理绿化带里的烟头纸屑,有的带着抹布仔细擦拭公共健身器材和宣传栏。经过一整天的忙碌,社区街道干净整洁,公共设施焕然一新。这场清扫行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凝聚了 “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的团队力量。
此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活动不仅打破了学术壁垒,填补了基层文化认知空白,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还为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助力志愿者提升实践能力,推动大汶口文化从 “小众研究” 迈向“大众传播”,意义深远。

原文转载自鲁网·泰安 编辑:皮娜 编审:王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