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

山东工程学子“三下乡”在行动(五)青春聚力显担当,群策群力促发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9

近日,我校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实践团队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社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传承非遗文化等活动,在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群策群力,彰显青年担当。

现代艺术学院青春实践团“艺”墙心意志愿服务队来到章丘区涧桥社区开展艺术墙绘活动。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一墙一特色。

“艺”墙心意志愿服务队充分挖掘涧桥社区所蕴含的深厚优秀精神文化,以“童心向党,快乐成长”“家风家训”“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梦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为墙绘主题,用墙画话乡情、讲故事的艺术方式,展现出“会说话”的文化墙:“家风家训”墙传承家国情怀,充满着浓郁的家庭氛围。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墙鼓舞着社区居民们追求知识的进取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墙激励着每个人奋发向前;“筑梦新时代,一起向未来”墙寄托着社区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实践团的精心设计下,一幅幅色彩浓郁,充满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墙绘作品,成为了社区的靓丽风景线。

智能制造学院“棚”程万里社会实践团队去往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李堂村开展实践活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李堂村依托种植蔬菜大棚,发展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设施蔬菜种植,带动村民抱团发展,撑起了百姓增收致富的小康梦,首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村里的育苗厂。

育苗工厂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育苗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产量、品质不稳定,现代化育苗大棚依托现代化技术可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调节到有利于种子发育的最佳数值,更有效地保障种子顺利成苗,让育苗更加标准化、精细化,所育出的秧苗叶片、茎粗、根系都能达到壮苗标准,抗病能力强,定植成活率高,并且整齐一致,便于后期统一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单产,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紧接着实践队员参观了移动式喷灌机,育苗厂工作人员介绍到:在温室中采用移动式喷灌机,不仅可以减少输水管道和微喷头的数量,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微喷头的密集排列,使滴落在地面上的喷洒水达到理想的分布均匀度,直接喷洒就能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随后,实践队参观李堂村的蔬菜种植大棚。近期正是西红柿、茄子售卖的黄金时期。走进李堂村的蔬菜大棚里,一个个西红柿,微微泛红,长势正旺。

“我们每年四五月份开始育苗,经过移秧、定植栽种、浇水、沾花、疏果等一系列操作,历时四个多月,西红柿才能成熟。”村干部讲解到。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当地蔬菜大棚还是以竹竿、石柱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仍依靠人工来解决大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完全实现产业科技化,为此实践队员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出钢结构大棚从而取代传统的大棚。

相较于传统大棚,实践队设计的新型钢结构大棚具有更好的透光性能和耐久性,得到了当地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人工智能学院的同学们来到临沂市兰山区沂蒙广场,开展 “景随爱护生,绿由双手植”环保行动。

实践团进行了生活环境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实践团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点和体验区域,积极邀请居民们进行互动游戏和相关的实际操作,引导居民们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

在清扫之后,实践团走进沿街商户、居民小区以及附近企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遏制乱堆、乱放、乱烧等现象,倡议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为后续环保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实践团还联系了当地社会团体,在中心公园内特设花坛和绿化带,让居民可以亲自参与到植树、种花等活动,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本次环保行动使广大市民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形成了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智能制造学院“势如破竹”实践团队赴山东省淄博市太河镇鲁子峪村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鲁子峪村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鲁子峪村侯书记讲到村子道路旁随处可见的竹子是美化环境的主要功臣。为建设美丽乡村,种植竹子引起了团队成员的关注和参与。通过种植竹子的村民讲解,团队了解到竹子的根坚固,根系吸附能力和生长能力强,且易向四周延伸生出新竹子,因此队员们在种植竹子的时,要把握好竹子之间种植的距离问题,避免出现再生竹子的错位生长等情况,在村民的悉心教导下,队员们学习如何种植、培养、浇水。

午后的骄阳映衬着队员们热火朝天的身影,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停车场及道路旁避免不了杂草丛生,影响道路视线,从而产生交通安全隐患。队员们使用工具把杂草除开,为村民和来往的游客带来便利,烈日炎炎下,留下的是队员们辛苦的背影,用行动守护美好家园,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是依法治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急救措施、生活安全等多方面的讲解,为村民播放网络安全的宣传片,提高村民的应急避险能力和安全意识,严格做到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对于危险防患于未然。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为生命铸就安全防线。

商学院“黄河护卫队”走进滨州市张王村开展黄河生态治理调研学习活动。实践团与张王村党委书记及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座谈,详细了解了黄河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切身感受社区“稳得住、能致富”的精神。

实践团坚持走在一线、看在一线、学在一线,实地感受了沿黄各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治理黄河与科学治理黄河相结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之快、举措之多、变化之大,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为考察黄河流域的发展情况,实践团专门走进张王村采摘园和生态园,实地了解便民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职能和当地特色产业带动黄河滩区居民就业致富的生动实践。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坚持调研学习延伸到哪里,青春行动就践行到哪里,将《黄河保护法》普法宣传和防溺水宣传作为重要实践内容,贯穿实践活动全程。期间,实践团还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精心制作宣传单页和PPT,在附近幼儿园开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宣传。

校级组织“同心燃梦”实践团在赵冲老师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来到周村古商城,参观感受周村的非遗魅力。一勺糖,一幅画。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团成员与糖画传承人李明德先生取得联系,李明德先生现场教学绘画糖画,实践团现场实践,看似简单,然而实际操作却不然,从熬糖到做画,实践团领悟到了糖画的制作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李明德先生说:糖画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会继续开拓进取,让“糖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知道和认可。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周村烧饼博物馆。周村烧饼博物馆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认定为“老字号文化遗产活态博物馆”,也是山东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博物馆。博物馆地上一层通过实物、文献资料、图片展板、雕塑以及声光电等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了周村烧饼的前世今生;地下一层是周村烧饼制作技艺现场展示和游客体验区,在这里,实践团亲眼目睹了周村烧饼的制作技艺,品尝了新鲜出炉的周村烧饼,特体验了周村烧饼的制作。实践团成员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践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的任务。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山东工程学子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勇担青春使命“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正在通往职教报国、梦想起航的新征程上熠熠发光

作者:团委 皮娜 编辑:皮娜 编审: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