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高度认可,荣获“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为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

学校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需求,重点建设“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涵盖物联网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本科及专科专业,形成了“模块分向、平台共享、项目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优势,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等核心课程,由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主导,结合“1+X”证书制度,强化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依托省级新技术研发中心及校内26个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科普讲座及实践体验活动,助力青少年和公众了解AI前沿技术。通过与华为ICT学院、鼎利通讯学院等产业学院联动,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推广智能终端开发、5G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科普案例,增强科普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始终践行社会责任,近年来累计开展了76场人工智能科普志愿活动,服务范围辐射全省10个地市,惠及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超5000人次。活动形式多样:例如开展“AI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团队走进中小学,通过AI知识讲解、机器人互动体验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开设社区科普驿站,在济南章丘等地设立固定服务点,定期举办智能家居体验、小家电维修等公益活动,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举行多元科普活动,AI技术开放日、中小学生编程夏令营、企业技术沙龙等,构建“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普生态;资源数字化共享,利用学校“智慧校园”案例和在线课程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推动科普教育向线上延伸;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政府、企业及高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普及应用。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工作,深化产教融合,以技术赋能教育,以科普服务社会,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梦玥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