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了四支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以青春之力服务社区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

“乡遇青春,诗愈童心” 实践团扎根绣源北城社区,以爱为墨,为双职工家庭破解“暑期看护难”困局。创意手工、红色宣讲、趣味文学、音乐互动等活动,让孩子们的假期焕发活力。红色宣讲中,志愿者循着本地英雄李曼村的事迹,用生动讲述串联起革命记忆,孩子们紧握拳头的模样,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传承。趣味活动里,剪纸课上的非遗纹样、诗词接龙中的童声吟诵,让经典文化悄然浸润童心。


“薪火相传,红旅探微”实践团深耕红色沃土,以初心为笔,在水河村-重走长征路与章丘第一抗日武装纪念馆间勾勒出红色文化传承的脉络。大学生们带着青春热忱,让沉睡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纪念馆的展柜旁,他们将泛黄的战地日记转化为沉浸式宣讲,当讲到 “宁肯流血不投降”的誓言时,村民们自发响起的掌声震落了窗台上的尘埃。宣讲会上,短视频与情景剧让青少年读懂“牺牲”二字的分量。这种代际对话式的传承,让红色基因如村口老槐树般生生不息。


“墨香润玉,薪火学堂”实践团以爱为墨,为社区儿童的成长画卷添彩,播撒未来的希望种子。团队创新构建的 “学业辅导+兴趣拓展+成长关怀”全方位服务体系,让孩子们的暑期绽放光彩。手工课上,彩纸在指尖变成精巧灯笼,科学实验里的气球火箭引发阵阵欢呼。心理小课堂上,“情绪天气预报”游戏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团队协作拼图时的互助身影,见证着积极心态的萌芽。

“绘彩先锋”实践团以“绘聚初心·艺暖基层”为主题,在章丘普集街道开展墙绘创作实践。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将红色记忆、文明新风与产业振兴等元素融入墙绘创作。让原本空白的墙面蜕变为一幅幅绚丽画卷。脸谱彩绘中,红脸忠义、白脸智慧尽显文化底蕴;“乡村振兴号”绿皮车,勾勒出交通带动乡村发展轨迹;紫茄红辣椒等助农产品绘画,成了乡村振兴“可视化名片”。从社区感谢信里“用真心点亮暑期”的热忱赞誉,到街道宣传视频中“让家园更有温度”的真情点赞,每一份肯定都如星火般映照出实践团的初心与担当。这些来自基层的回响,既是对青春力量的礼赞,更是对实践育人成效的最佳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下乡”主题实践,聚焦青年成长与社会需求契合点,以常态化校地合作为抓手,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扎根乡土。让青春的脚步踏遍田间地头,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基层角落,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让蓬勃的青春力量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连友
复审︱刘太山
终审︱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