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旨在铭记1919年那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它是对青年群体的激励与号召,鼓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以青春之力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成为凝聚青年共识、激发青年奋斗热情的精神坐标。

五四青年节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提醒着我们,青年始终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历史长河中,五四精神激励无数青年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洒热血;在和平年代,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投身国家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这一节日赋予青年责任感与使命感,让青春在奉献中闪耀,成为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列强悍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回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率先行动,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痛斥卖国贼,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形成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展现了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抗争精神,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确认,五四青年节由此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节日。

新时代的青年,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科研领域,青年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像年轻的量子通信研究者突破技术瓶颈,让中国在量子信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帮助偏远山区搭建电商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文化创新方面,青年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国潮设计等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敦煌壁画、传统技艺借助新媒体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以创新、实干与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风采。

交通学院
2025年5月4日